往昔月饼票的见证

来源:未知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2-10-21

题要  时代的变迁:过去八月十五夜,棚户矮屋街路边;现在八月十五夜,栋栋楼层阳台旁。和谐的享受:窗前明月光,飘满月饼香;合家围槕坐,齐颂小康強。昔日的往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饼香;合家盯月饼,一只切开摊。







中秋节,我国传统习俗的团圆日。这一天,是合家聚集赏明月、吃月饼的好时光。提到吃月饼,恐怕许多人对月饼票都不会陌生。在上世纪中后期,月饼票有两种概念:一种是指我国物资短缺时期用以购买月饼的计划供应票,二种是指改革开放后产商预售或单位发放的月饼供货票。这两种月饼票,分別见证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昌盛和人民享受小康繁荣的历史。这些承载昔日印迹的月饼票,早期的史料价值翔实,后期的印制美不胜收,它们见证了历史巨变和文化内涵,作为承载烙印的实物,受到收藏界藏家的青眯。
观盛世金华年代的今日,各种物资供应丰富,中秋节月饼不但到处有买,而且花色繁多、口味中西结合。中秋夜赏明月吃月饼,不再视为是奢侈品,仅是一种传承的消费时尚,为合家团圆带来了乐趣。
忆物资匮乏年代的昔日,在计划经济时期,因受统购统销的限制,各种物资供应均按人头定量,加之月饼制作渉及数种计划原料,在人口粮油供应上又属于计划外的副食品,中国人在中秋节吃月饼又是传统的习俗,所以供应方式只能用发票来限制。各地实行的政策是因地制宜,凭票的办法也是五花八门,有按户的、有按人的、有计划内不收粮票的、有计划外收粮票的等等,但有一条是统一的,无论什么办法人均最多2个。对月饼厂家而言,制作的花色全是传统型“二合七”(本式、广式和豆沙、五仁、麻绒、水晶、蓮蓉、叉焼、蛋黃)老式品种。当年凭票买月饼也还要有熟人走“后门”才能买到肉类、蛋黄馅的俏货,虽然价格贵一点相对地味也浓些,更重要的是该两个品种占了当时特控的粮、油、畜(肉类和禽类)指标,一年难得才一次机会谁都想揩油,加之这两个品种在生产计划中只占10%,没有熟人走后门就只能吃素的嚐不到荤的。笔者是亲身经历者,说起第一次走后门买叉焼月饼还真逗,心里想馅中肯定有一、二片或一、二砣叉烧肉,哪知吃时不见肉影仅闻到一丁点肉香。从此以后我任何肉类的都不卖,只买眼见为实的蛋黃馅,因为一个蛋一个黃,比只闻肉香不见肉影的要实在得多。那个年代的人要想吃到月饼,就只能等中秋节发月饼票时才能满其心愿,平时就是有鈔票有粮票也买不到,为什么呢?因为统购统销的政府部门没有下达计划,厂家无计划就没原辅材料指标分配。当时,月饼是一年中在中秋节才有的奢侈品,因每戶的供应指标有限,一家人除优待儿童或至亲客能有一个整月饼外,其他人可能只是一饼切四或六吃一砣试下味,这就是当年过中秋吃月饼的真实写照。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