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纪特”首日封留给人的岁月痕迹
来源:未知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3-04-12
笔者在整理旧藏中,从一牛皮纸质的资料袋中翻出一叠30年前的几十余枚老纪特邮票首日封,全部首日封中有全新的也有实寄的,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1982年由<集邮> 杂志编辑部编印的〔中国首日封集锦〕,该“集锦”横式32开,彩色印刷24页,收录了中国邮政1949--1982年期间发行的部分纪特和JT邮票首日封96枚,在“集锦”的最后一页,是集邮杂志举办的第一届最佳<中国首日封>评选活动的投票选票,这96枚上榜的首日封印样,是1949---1982年6月所发首日封中的精品,不但是集邮爱好者需要的文献资料,还是一本当时最受欢迎和畅销的邮票首日封图鉴(图1)。
翻阅“集锦”想起了往日昔事,它是笔者当年收集首日封的样本,数了数旧藏共有62枚,离收录的图样满贯还差32枚,可想而知当时收集首日封存在的难度,不然也就不会新旧并存。老集邮者都知道,1982年是“文革”结束后集邮业务恢复的兴旺期,当时集邮公司和自发邮市上的老纪特、JT新邮票好买,买首日封却是紧俏货,为何?首日封价格只比邮票面值多2分钱1枚,不但发行量少而且衬托了邮票图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当今新邮首日封不俏了,变成了按邮票面值打折的老鼠药,为何?集邮者闷了!发行方可能也晕了!纸黄金变成纸垃圾,是不是该引人深思!
笔者这批老新旧首日封,多数是1950年至1965年这段时期的,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邮票精品荟萃的一个鼎盛时期。资料显示,1965年前发行的老纪特邮票中,雕刻版或影雕、胶雕混合版多达126套(纪47套、特79套),而且每套发行量不大,一般在800万套左右,这些邮票全部分散在北京、上海等地印刷厂釆用传统的凹印设备印制,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1958年发行的《林业建设》雕刻版邮票获"世界十大佳邮"荣誉,1963年影雕结合的《黄山风景》"迎客松"被评为国际最佳印刷奖。这一阶段的雕刻版套印或混合版邮票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印刷上质量都非常高,连首日封也是模仿邮票的印刷形式,大多数是雕刻版,并以独特的形象思维画面衬托了邮票的內涵,且发行量控制在1万套以下,之所以在新邮票发行时,购买首日封成为了集邮者的追逐品。这批新旧品首日封的设计与印制不但可见一斑,而且呈现了素洁古雅的老票气质,承载了岁月的痕迹。它们真实的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各个阶段中人与事等方面的实况,每一套邮票和首日封图案所表现的重大事件或选题素材,当时都备受国内外集邮者关注或喜爱。那时发行邮票非常严格,因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发行的背景、题材的内容到邮票名称、图案设计、面值设置至发行日期等,均由中央有关部门和主要领导审批,并反复修改,堪称为政权的象征、国家的名片。现在的新邮票发行不但年套数多,而且发行量比信息落后的飞雁传书时代还大;再加上邮票图案多为电脑辅助、设计花俏,特别是首日封图案,不是衬托邮票而是画蛇添足或题外生枝,致使票、封上的图案喧宾夺主,给人在欣赏中失去了艺术品具备的美感,弄得邮票图案与首日封配图主次不分,怪不得有人戏称“首日封上的纪念邮票”,而不是正宗的“新邮票首日封”,这种主次不分的新邮首日封,可能是当前不受欢迎产生滞销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早年的邮票和首日封受欢迎,不外乎老邮票和首日封多数是采用雕刻单色和多色套版印刷的,其精甚的手工雕刻,金钩铁划的画面别具一番古朴风味,这是当今其他邮票所不能比的。在30多前,我国邮票印刷工厂,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缺少精良的技术设备,兢兢业业的老一辈邮票设计家、印刷技术人员,在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下,创作出足以令今人无地自容的方寸艺术珍品,实是我国邮界值得骄傲的誉事,面对近年来发行的新邮首日封,一些新老集邮者叹息,现在的首日封是今不如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