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币承载陕北神府人民的革命史诗(2)
来源:本站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3-10-26
笔者旧藏中的4张与电视剧相同的老区货币,分别为壹角、伍角、壹圆纸质币和壹角布质币。其中“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发行的壹圆纸币,为横印版,券面长14厘米,宽9厘米。采用双层细麻纸粘合,经压平打光处理,用朱色油墨印制,券正面上方印有“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字样;中央为一对称卷开的卷轴图案;卷轴中心为一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内有“壹圆”两字;五角星外有“公历一九三六年印”。环绕五角星的是双线同心圆,圆圈外四面环绕麦穗,卷轴外左右两侧分别印有“壹圆”字样,再外则为麦穗。壹圆两字下方空白处印有“银行经理” 朱色小方印,卷轴下方为“流通纸券”字样,四角分别印有“壹”字。券背面中央为五角星图案,四角分别为花瓣图案,上方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字样。背面左边有手书的黑色“有”字,下方有一个朱色“四0” 长方形编号,右上角加盖紫色八角方形骑缝章(图1)。壹角、伍角券与壹圆券大同小异(图2)。
图1
图2纸币
壹角券的材质为手工纺织土布,除正面轴中心图为玉米、麦穗,上方两侧有红色冠号及背面符号“尚”、“ 六九”外,其他与纸质券大同小异(图3)。
图3布币
以上由“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 采用木刻印刷发行的纸质币和布质币,券面上出现的“人民”、“抗日”字样,这在我国早期货币史上尚属首次。另外,笔者对该币背面一些看不懂的特殊性“数字”和手书的单个“汉字”,拙见认为用意有二:一是就券正面而言,从中可发现仅壹角的有冠号,其他的没有,证明壹角券的实用流通量是最大的,而冠号的流水数仅6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流通需要,故在6位数一组的基础上,在背面加盖、加写不同的中文小数字和组合性的单个汉字,用来区分不同的组号和计算总发行量,类似现在人民币流水号前面使用的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即冠字码)。二是壹角面额以上的券种,在正面没有编号,仅在背面书写和加盖不同的苻号,其用意可能也是一样,作为不同组号的标记符号。经查阅有关资料显示:1936年4月,“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在王家舟村成立,经理高振业,副经理王玉亭。成立后共发行两套银币券,第一套为纸币,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5种面额,为木刻版朱色印制。第二套为布币,5种券的图案、刷色、面额与纸币一致。该货币发行时,在特区辖地均张贴了公告,公布该币的比值按银圆率兑换,同时规定两套券仅流通于神府特区。1937年10月根据中央指示,由陕甘宁边区银行对该套券进行收兑,统一使用边区银行发行的货币,该货币的使用期仅1年左右。有关该流通券背面使用的特殊标记符号,是否是笔者分析的拙见,因暂未查到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盼知情者和资深的区币研究、收藏老师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