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窑三足金蟾赏折
来源:未知 作者:鲁敬平 时间:2012-08-11
虎年春节,按老祖宗习俗,“初三、初四拜街访”。几位同事相约到回湘阴老家过年的张处家中拜年。车沿金霞大道直驱,向湘阴进发。长沙这几年道路修得蛮好,不到一小时,车到张处老家。嗬!好气派的房子,一栋典型的欧式小楼,三层半,八室四厅。房内摆设也够周正。由于爱好收藏,对洋房兴趣不大,只是草草看看。上得楼来,这时精品柜中一红陶摆件吸引了我。驻足细看,原来是一只湘阴窑三足金蟾。它高11厘米,长18厘米,赤胎,通体无釉。园腹下三只乳状肢使金蟾牢固的支在柜中。三足金蟾的背部中央有一圆形的开口(口径1厘米),腹部中空,昂头、阔嘴、吊眼、鼓腹,周身疙瘩纹,眼部左右伸出两根长命缕,背刻兰花皱,肩披北斗七星。背中央开一圆孔寓意金蟾通天,眼部左右两根长命缕寓意金蟾头顶太极两仪,造型十分独特。
湘阴窑是晋唐时期的民间瓷窑,后来又兼烧宫廷御器,属青瓷系列,以印花影青为主要特点。湘阴窑对湖南古代瓷器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湖南古瓷窑中的一颗明珠。它的彩绘、烧制工艺等都被之后的长沙窑、衡山窑所采用。
从现时出土的文物可知,汉代的蟾蜍形象多为四足,到了南朝《述异记》出现了三足金蟾之说,而现存三足金蟾的图像多为明清时期的文物。三足金蟾的文化传承除了古文献之外,主要是通过年画的形式、还有书画及陶瓷作品等在中国民间被广泛流传,延续至今。这件湘阴窑三足金蟾从造型来看,应为唐代晚期作品,是现存唐代最早传播“三足金蟾”的实证。
蟾,财之谐音。三足金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中国古代的神兽一般喜欢通过在躯体上增加或减少器官,或替换某些部位来突显其与众之不同,三足金蟾显然可归类于躯体欠缺的神怪一类。古时候民间流传“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说的是唐代道仙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好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降服中金蟾折断一腿,所以日后只有三只脚。为报搭刘海不弑之恩,金蟾将功赎罪,使出绝活吞进蕴藏天地间的金银财宝,发散钱财,帮助穷人,造福世人。
眼前这只唐代湘阴窑三足金蟾,不同于现时摆布在大宾馆总台之上口衔金币的三足金蟾,三足金蟾在民间惊现,寓示着湖南收藏文化在民间的普及,民间收藏必将成为湖南收藏文化的有生力量,愿湖湘收藏文化有如得三足金蟾一样虎年涌现搏搏生机,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
1、《三足金蟾艺术符号阐释》吴卫、张小华(湖南工业大学)
2、《刘海戏金蟾》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