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T46《庚申年》邮票在邮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4)

来源:未知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2-09-07

T46《庚申年》特种邮票是中国邮票史上最成功的经典杰作之一。在改革开放中,重新恢复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邮票发行工作重回正确的轨道;冲破极“左”路线的桎梏,恢复了群众性集邮活动,培养和带动了几代集邮爱好者;邮票的价值被大大地提升,培育了一代具有邮票收藏、投资新理念和新风格的集邮者和投资者。其社会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邮政范围,它不愧是中国邮票中最有市场典范效益的风向标。
1、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T46《庚申年》特种邮票以它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经历,印证了这个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民族古老的优秀文化才得以真正回归,出现了以T46《庚申年》为代表的一大批邮票艺术精品,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事实证明,中国邮政在邮票发行工作中,只有自始至终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方向。特别要尊重邮票选题和控制发行量,使其规范化和科学化,对邮市要“放水养鱼”进行培育。转轨后的中国邮政集团要大力改革体制,加强用人激励机制建设,引进名家参与创作和审定,提高设计水平和邮票印制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邮政在新时代的飞跃。
2、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邮政发展的根本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以邮票为主要对象的集邮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体现。T46《庚申年》的“金猴”效应,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文化:它在“文革”被扼杀和在改革开放后而生的命运,反映了中华民族生肖文化的曲折兴衰;它之所以不倒,也在于长盛不衰的中华文明和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足以使中国、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和共同发展,已经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交流、整合和发展的荟萃,因而具有开放、包容、中和、渗透、汇通等特有的气质,这使它既能够包容和接纳其他类型文化在自己的区域生存,又能够将自己融合于其他类型文化之中,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播迁,在世界文化史上别具一格,T46《庚申年》特种生肖邮票“金猴”现象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
3、尊重邮票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制胜法宝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想在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邮票发行工作中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更要尊重邮票的基本属性。
邮票基本属性有五种:使用、知识、商品、文物、创作,其中第一种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在通信领域发挥专业作用;而其余属性虽次之,但却能在广阔的集邮领域发挥社会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T46《庚申年》的“金猴”效应,引发了中国集邮文化和集邮投资市场的空前繁荣,但是,在这大好局面下,国家邮政部门却在部门利益驱使下,脱离实际,盲目扩大邮票发行量和肆意开发邮品,本该到期销毁的也不销毁,造成存世量大于消耗量的畸形局面,令邮票价值骤降,甚至新票一发行在市场上就打折,致使邮市长期低谷竟达17年,使国家权威和声誉受到影响。
铁的事实教训告诉我们,不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就会走弯路。因此,中国邮政要从实际出发,遵循邮票使用第一、收藏第二的规律,按照实际制定邮票(套数、枚数和印数)的发行计划;按邮票属性务实求真,在邮票发行有效期内坚持邮政窗口销售JT邮票,售磬为止,到期则如数销毁。在邮票的发行期内,不要人为的控制,并坚决抵制“炒新”行为,使新邮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要,极大地有效地发挥邮票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邮票史》(第九卷),2004年12月第1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2、黎泽重《长沙集邮报:T46“金猴”本世纪初突破万元不是神话》,2007年2月第1期。
3、周治华《中国集邮报:新兴的集邮类别》,2005年7月16日第3版。
4、邵柏林:《史可鉴事亦可鉴人———谈〈庚申年〉猴票的发行始末》,载2005年2月1日《中国邮政报》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