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因各类物质供应短缺,人们的吃、穿、住、行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及生产原辅材料均要凭票限量供应。多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创意繁多的特殊时代,五花八门的票证几乎是满天飞,什么粮票、油票、布票、煤票、肉票、鱼票、酒票、烟票、糖票、醋票、酱油票、火柴票、手表票、单车票……应有尽有。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连公共厕所池内的尿.粪都要凭票供应,这确鲜为人知吧。据1959年11月农业部一份《提前抓好积肥工作,迎接明年春耕生产新飞跃》的资料介绍:粮食是人的生存之本,肥料是粮食成长之根。入冬做好积肥工作,是由于当时农用化肥生产不发达,进口的各种化肥不但昂贵而且只限量供应大农场,广大农民对耕种的农作物施用的肥料,普遍是使用杂草、炉灰沤成的酶肥和自生自产的家杂肥及人畜的尿粪。笔者收藏了一夲农业出版社1960年3月出版的一本《农田耕种》杂志,一篇读者评论称全国有6亿人口,吃喝拉撒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如按人均每天排泄1斤尿粪,光是城鎮人口就能产生几万吨的优质肥料,呼吁政府加強这方面的综合管理好工作,制定措施做好统管、统储、统销,并说一年就可为国家节约数亿元的外汇进口化工肥料,当时的《人民日报》在3月29日也转载了这篇文章。由于这篇重镑文章的爆炸力,中央有关部门首先在大中城市试点,仅用2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就增建了公共厕所、粪码头、储存库等设施1600万个,并按地域划归环卫部门管理。(1961一一1963年期间《人民日报》专题发表了多篇记者采访和新闻报导等文章)很多中老年人还记忆犹新,在大中城市一清早就有很多环卫工人拖着木制的粪车,走街串巷收倒马桶(每家每户装尿粪的溶具),这在当时也是城市中一道有趣的风景线。随着各地环卫部门将城镇公卫设施的尿粪(含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民区等自建公厕),均列入国有统收统销的范围,按计划分配给所在地的农村生产队或集体农场,凭票限量到环卫管理部门先交款再按指定时间提货。在当时,农民进城到公厕私自掏粪,被视为偷盗行为,以盗窃论给予处罚。自城镇公厕的尿粪实行国有化管理后,各地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别出心裁,为了把尿和粪分开,很多男厕所的小便池上都放置了大量的塑料小便桶,防止尿从小便池流走,这是因为尿的售价高于尿粪混合型价格2倍多。附图中展示不同省份的8张尿、粪票,足以证明当时的分类作价状况:
1、成都市清洁管理所70年代末的四张票据,属于统一格式,单面双色印刷、分段(站)兑付。第1张票据上方为红色字体:最高指示“农业学大寨”,下方四排分别是(东站),市清革生字第(红色流水编码)号:凭据付清尿壹仟斤整;当月有效 切角作废 遗失不补 过月退款 成都市清洁管理所。取肥日期:
年 月 日起五天内运完。见图 第2、3张为清尿伍佰斤整 壹百斤整。这2张尿票中,唯独清尿500斤的红色版没有最高指示,因存世量少被收藏界视之为是该套票中的筋票。针对这张票,目前票证爱好者对同期使用有二种说法:一是文革前的老票续用;二是按版面格式属漏排最高指示。见图 第4张为大粪伍百斤整。这4张票上均加盖了“东营站”条形章,系收款付货单位的公章。
2、湖南衡阳市肥料管理站的票据,属于连票型撕扯式,单色双面印刷,正面印有“西池”(储存库尿、粪分别存放的名词,西池是尿库,东池是粪库),“小淤票”(小便票),壹拾担(每担计量约100斤),有效日期分别为 年 月 日13日—15日。票的背面是说明:1、凭大队盖章有效。2、本月过期票于下月五日前持大队介绍信来我处退款逾期作废。3、此票遗失或被盗我站不负任何责任。见图 我们通过上述说明,像这样的尿粪票,它具备的使用功能和其它不记名的生活票证一样,认票不认人。
3、湖北襄樊市王寨人民公社的名称和品名就更直接、管理部门是“粪管站”,品名为“粪票”。该票采用单色印刷,中间为“粪票”,下方为“每票五担”,票左为“按月取粪过月作废”,票右为“取粪带票 撕掉作废。” 。见图
4、最后2张没有发行管理单位,其票名“茅票”属于地方土话,有可能是湘南湘北的方言,该地区视厕所为“茅室”、“茅屋”或“茅厕”。其“茅票”也就是尿粪票的别称。该票计量分别是“贰担”、“伍担”。与上述票种一致的是“遗失不补”,不一致的是年度票,没有过月作废字样。另外结算方式也不同,该票注明是“凭票结算”,不属于先交款后提货,是否是先提货后发票再凭票付款?还是凭票结算时按质定价?或者是价额随行就市?这就不得而知。见图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城乡经济体制的转轨,工农业生产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城乡的基夲建设也快速发展,农用的化工肥料产品也非常饱满,城镇人口居往的环境大大改善,各地的公共厕所和家庭的卫生间几乎全部都实施了流化式,农作物耕种施肥也改为化肥系列,目前除部分农村散户保留了储存式厕所外,城镇的储存式公厕已基本灭绝。这对减少细菌繁殖,预防疾病,美化生活,提升城镇环保卫生格局,改善自然生态有很大的促进。
尿、粪票,虽然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它见证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初级时的一段发展史。由于该票证的名称在人的心目中存在恶心厌偏见,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纪念品收藏,再加上藏界将其列入票证系列中的异类品种,因此留存下来的已十分稀少。这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票证,被藏界重新认识的“含金量”是在2009年国际(湖南)烟花节期间,囯内外游客参观展览,几乎都去离展馆不远的长沙清水塘古玩一条街,这种奇异的票证被一些老外在逛店“淘宝”时发现了它,认定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见品,纷纷不惜高价收购。友好又爱凑热闹的国人也像发现新大陆,一时洛阳纸贵,终因货源枯竭,出50元的天价都令持有者惜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