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银币问题释译》与《银元鉴定的误区》(6)

来源:湖南收藏网 原创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2-12-06

        5、观币面。   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6、 察磨损。  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形成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且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上作旧,就是将磨损面、擦划痕的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做出来。这种人为或机为的痕迹与自然形成的是有区别的,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高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7、 对图录。  中国的银元种类很多,不可能全都见过或持有,在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种印刷精良的彩色银元图录,将疑似銀元与之仔细对比,一般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反复用放大镜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后,实行“一票否决制”。 俗话说:“七绿、八黑、九五白”。如果銀元上发绿,则只有七成银,如果发黑,则只有八成银,如果发白,恭喜你,你手头的银元是真家伙!
    C、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
1、铜版银币:   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2、 铅版银币:   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3、 夹版银币:   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4、改小银币:    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5、 砂版银币:      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6、洗版银币:       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7、私版银币:    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成色不足80%。
      8、 镀银银币:       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上成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6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