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即将消逝的瓷器

来源:本站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6-0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看到一把建湘瓷厂生产的瓷壶,高有20多公分,正面用釉下五彩绘有新疆维吾尔族姑娘跳舞图案,背面绘有葡萄挂枝图,底印中国建湘方章款。姑娘身着绿色衫外套粉红马甲、蓝色裤外罩紫色裙,肩披粉色纱巾,舞动轻盈,身姿飘逸。色彩艳而不俗,淡而有神,变化丰富。这种瓷器我太熟悉了,它是我们建湘瓷厂1984年为庆祝建厂30周年,由设计室攻关组共同设计的。
 
 
 
                                 二
我是1968年,从长沙市第七中学高中毕业,分配到湖南建湘瓷厂的,当时的建湘瓷厂
在我心目中是大厂子,与周边的热水瓶厂、制药厂、日化厂有得一比。只是也巧,长沙市革命委员会2月28号成立,湘瓷3月28号成立厂革委会,我30号就到厂里报到。那个时候有个说法,报到莫跨月、莫跨年,否则工资会受影响。冒想到我被分在堂客们多的二车间。
我们这个车间算起来,有几个小青年,有现任市广电集团副总的贺大明、现任湖大的博士生导师肖汉宁。文革期间又从北京轻工部下放三十多位‘臭老九’来厂,刘教授与大学生丁长福等三人分到了我们二车间。现在来看,我们车间真是人才济济。
图、我的母校七中
图、二车间工人在给瓷盘施釉
                             三   
湖南建湘瓷厂组建于1954年,地设伍家岭的九尾冲,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落户长沙的项目之一,属于我国日用白瓷生产的大二型国企,是国家生产陶瓷的重点企业之一,年产量达3000多万件。当时有在职职工近二千名。
其实,这个厂在刚解放长沙时是股份有限公司,就连当时的省主席陈明仁将军都有股权。直到1966年陈明仁的儿媳将股份全部上交国家。
听司机讲,厂里的瓷泥都是从衡阳界牌拖来的,界牌的瓷泥含铝量高,做出的瓷器瓷质洁白晶莹,造型美观新颖。厂史介绍,建湘瓷厂出产瓷器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白得像玉一样,白瓷白度高达82度,曾创过当时国内的最高纪录,连景德镇瓷器厂都派人来建湘瓷厂学习借鉴制白技术。所以,1957年就开始向东南亚各国出口,1959年由生产低档瓷转向高档日用瓷,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打响了二块牌子, “海鸥”与“明珠”。成品车间一名劳模李耀春,还上了工人日报1957年11月28日第三版。 1984年,时任抓工业的副总理还视察了我们厂,并赞扬我厂产品是“火中之花”。生产的“海鸥”牌西餐具和茶具曾四次荣获国家银质奖,“海鸥”、“明珠”牌西餐具和超级市场用瓷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是长沙市的主要出口创汇企业之一。
图为该厂厂门与获奖作品旧照。
 
当时的建湘瓷厂牛到什么程度?厂内有铁路专线、站台、货仓,设有原料、成型、烧成、贴花、维修等八个车间,厂部有技术检验科、供销科、后勤科、厂办等。曾是五十年代长沙的六个红旗单位之一,表彰书曾经放在五一广场的大玻璃橱窗里。
建湘瓷厂生产的一般都是日用陶瓷。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全国制瓷厂都生产毛主席像章,而湘瓷所制的毛主席塑像和像章件件都是精品,作为“文革”期间的精品艺术瓷,现在深受国内外收藏爱好者喜爱,由于对成品要求严格,制作精良,数量较少,存量有限,故在收藏市场上的价位也在不断攀升。
                                     四
1984年,这一年大事比较多,管工业的副总理来厂视察,调长沙市经委的沈副厂长当了市经委主任,并组织了经委系统的头头们到西南、新疆一带考察了一趟,加上建厂30年,拿什么产品来献礼呢?为此厂里成立了攻关组,我从二车间抽到了攻关组。
攻关组提出了几个方案,有青花花卉茶杯、新疆维族姑娘跳舞壶、芙蓉花瓷牛奶杯等,这款舞蹈葡萄壶因烧制难度大,容易踏陷与开裂,反复试验才成功。图中这把底部开裂并书“15-2-21”红漆字的壶,意思是第十五次、炉内第二层、第二十一位置器皿。当时,是王工无意中放在设计室柜子里,因后来项目结束,攻关组解散。这把壶后来放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流出,不得而知。今天遇见,感触颇深。
尽管随着建湘瓷厂这一老牌国企的消失,生产这种带时代特色的产品同时消失,睹物思事。难忘的回忆,寻不回的过去,但这把瓷壶作为时光流逝的见证,那个时代的产物,总能给当事人留下丝丝的念想。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