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兵器走笔(3)

来源:未知  作者:鲁敬平  时间:2012-08-11

战国时期,虽然进入了铁兵器的时代,但青铜兵器与铁兵器依然并存,而且还经常使用并在制造技术方面有所进步。1974-1977年底,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俑丛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武士俑及其携带的数万件矛、戈、钺、镞、秦弓、吴钩等各类兵器。这些兵器中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它们出土如新,不蚀不锈,坚韧犀利,完好如初。考古专家们对青铜剑和青铜镞等兵器进行化验,证明了它们是经过了铬化处理的,其表面生有一层致密的黑色氧化层。这是我国冶炼史和青铜兵器制造史上的奇迹和骄傲,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年),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铁兵器逐渐增多,并开始取代了青铜兵器。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至前88年),官府收回冶铁业,大力推广炼铁术,全国四十九处铁坊都能炼铁制造兵器。因此,从汉武帝时起,主要生产大量的铁兵器,如矛、剑、戟、刀等,基本上取代了青铜兵器。至汉代基本上完成了铜兵器向铁兵器的过渡,到了三国时期,铜兵器已经基本退出了战争舞台。
汉代实战的铁兵器主要有矛、戟、刀、剑、弓、弩、盔、甲、铁钩、镶等。随着战争的需要,西汉铁兵器的外形比战国的铁兵器增大增重,而东汉的铁兵器又比西汉的铁兵器更加大而重,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汉代铁兵器的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如满城汉墓出土的刀剑,其金相结构有了改善,碳的分布比较均匀,去掉了战国时铁兵器中所具有的明显含碳不均匀的分层组织。东汉时发明了百炼钢(操作要点是反覆加热锻打,千锤百炼),主要兵器都用百炼技术制造。这种百炼钢兵器在质量上的飞跃,它不仅是我国兵器史上的骄傲,在世界兵器宝库中也堪称先进。由于制造工艺的革新,使汉代铁兵器的坚韧性和锋利程度得到不断地加强。如刘胜墓出土的刀剑,是采用局部淬火的热处理的工艺,即在刃部淬火、脊部不淬火的方法,因而刃部刚硬锋利,脊部则具有较强的韧性,具有刚柔相济的特性,不易折断。此种锻造技术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人民制造铁兵器的高超技术。
两晋南北朝时期,冶铁业的发展很快,先后发明了横法钢()和灌钢法(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十四所说:“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的技术。南朝用横法钢制造的刀剑,极其锋利和精巧。后来灌钢法技术的发明,人们制造的兵器,用工又省,质量又好。由此可见,当时制铁业程度的先进性已经很发达了。武器在质量上的飞跃,必然促进了使用武器的技能的提高以及武艺的发展。另外,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晋代时期,火药在中国率先发明了。火药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历史贡献。
隋唐五代时期的铁兵器中,长兵器以矛、枪和长刀为主。这表明当时的唐将善使长矛而且技艺精良。短兵器则以刀为主。剑在这时已经失去了实战的价值,成为道士们的法器和习武强身的器械了。而剑术则一直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宝剑则被君臣们视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或作为饰品与赠物。当时的佩剑之风很盛行,人们往往佩剑作为装饰。唐代还时尚射术,弓矢的结构很精巧,规格多样。
二、古代火器和冷兵器并用阶段
到了唐末,即10世纪初,火药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上,火器由此诞生了。火器的发明,给军事斗争的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揭开了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从此,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火器使用和发展时期。古代火器从五代十国(公元907-979年)开始,到清代鸦片战争止,历时长达九百余年之久。早期的火器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来烧杀敌人,这是火器的最初形式。至唐末哀帝天佑初,郑璠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曾使用“飞火”攻城。所谓“飞火”就是泛指使用火箭或火炮。其制作方式是把火药制成球状或在箭杆上绑上火药团,点烧引线后用抛石机或弓弩抛射出去,用火烧来攻击敌人。“飞火”在军事上的运用,是现代火器的雏形。
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进入宋、元两朝之际时,有更大的丰富和进步。有所谓的“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这“十八般”只不过是个泛称而已,实际上当时的兵器远不止其数。据宋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记载,长杆铁枪有18种,长柄铁刀有8种,各种短兵器有17种。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