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兵器走笔(4)

来源:未知  作者:鲁敬平  时间:2012-08-11

不光是传统兵器的制作和武艺有不断的完善,而且在火器的制造方面有很多的发明。到了北宋,赵家王朝为了对付辽、西夏的进犯,十分重视兵器兵械的开发改良,公元970年,有个叫冯继升的人,向皇帝进献了火箭的制造方法,经过朝廷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褒奖。公元1000年,水军首领康福也向朝廷献出他所制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同样受到朝廷的奖赏。宋仁宗统治时代,宋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当中就具体的记载了火药的配方,以及当时的火箭、火药鞭箭、烟球、霹雳火球、蒺藜火球、毒药烟球等古代火器。北宋末年,人们利用火药的原理有了实质性的划时代的突破。原先的火药只有它的燃烧性,而这一时期,人们已经使火药产生了爆炸的原理。从而相继发明了喷射火器,这就是不需要弓管发射的箭杆式火药筒,它把火药筒管绑在箭杆身上,利用向后喷射热气流的原理,使箭向前飞行,这就是当今高科技武器火箭的祖先。
到了南宋,人们对火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制造出了管式火器,如“火枪”和“突火枪”。火枪是用长竹竿制成,由二人拿持,事先在竹内装上火药,打仗时,点燃火药,喷射烧伤敌人。突火枪是用巨竹做成,竹内装上火药和“子窠”,使用时点燃火药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窠”喷射出去烧击敌人。这种“火枪”和“突火枪”属世界最早的管形火器。可以认为中国古代的火枪,是现代武器喷火器的祖先和雏形。而中国古代的突火枪又是现代步枪的鼻祖了。
当时的金兵在和宋军长时期的交战中,也掌握了制造火器的方法,金开兴元年(1232年)金兵使用自制的"飞火枪"来抗击蒙古兵士。这种飞火枪也属管形火器,据《金史蒲察官奴传》记载,此枪“以赖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实以柳灰、铁滓、瓷末、硫磺、砒霜之属,以绳系于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这也许是最早的烟幕毒弹武器之一,其杀伤力可见一斑。
到了元代,兵器制作更加精细和实用。据《武备志》载,传统种类兵器有各种铁枪6种,各种刀7种,还有铁戟、梨花枪、马叉、飞钩、镋、飞锤、狼筅等兵器49种之多。元代最突出的冷兵器以弓箭为主,另有火枪、火炮6种。元代使用的火器比宋代又要先进一步,具体表现在燃烧性的火器被爆炸性的火器所替代,并大量地投入到实战当中。元代初期,即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管形火箭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期中国古代人民制造出了金属管形火器,除小型金属火铳之外,当时还造出了比较大型的铜火炮,抛石机在当时也很普及。三梢炮、五梢炮、七梢炮、回回炮等都有很大的威力。据史书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出征伐日本,就曾使用过爆炸性火器,如‘铁火“等。到了元朝末期,火炮在战争中大量的使用,据《吴王张士诚载记》卷二载,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张士诚被朱元璋围困在平江城(今江苏苏州),朱元璋的部将徐达“领四十八卫将士围城,每一卫置襄阳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余座,大小将军筒五十余座,四十八营寨列于城之周遭,张士诚欲遁不得飞渡,铣炮之声昼夜不绝”。由此看来,当时的战斗景象是何等的壮观。火铳和火炮的数量亦已经达到相当的数量。

 
       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有了具体的内容。《五杂俎》卷五记载:“何谓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筒、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十八般武艺”是指演练兵器的技艺,前十七种是讲使用这些兵器的名称,惟最后第十八种是指空手搏斗之术。武术的技击和套路在明代已经较具规模了。明代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兵器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冷兵器有长柄刀、枪、短柄长刀、腰刀及各种杂式兵器如镋钯、马叉、狼筅等等。除了继承传统的兵器品种外,明代的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种颇多,形式复杂。当时的喷射火器(古代火箭)制造已经相当精良,样式繁多,据《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等史书记载,此间多使用的火箭种类有单发火箭、多发齐射火箭、多火药筒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等,火箭的品种达几十种之多。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代军队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时,就曾使用火箭作战。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王朝还专门组建了“神机营”,这种独立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代火器从其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乌铳,有的形同手枪,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均有此类出土的实物陈列)图1为明洪武及嘉靖时期的手提枪。

点击: 次  

<